《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》和《上海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指导目录和布局指南》14日发布
转载于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
6月14日上午,市经济信息化委在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布了《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(2014版)》(以下简称《负面清单》)和《上海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指导目录和布局指南(2014版)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目录》),周波副市长出席发布会并讲话,徐逸波副秘书长主持发布会,市经济信息化委李耀新主任简要介绍了《负面清单》和《指导目录》的编制情况。
周波副市长指出,《负面清单》和《指导目录》的发布,把“压和减”、“新和增”有机结合,是一次实现政府职能转变、完善政府管理方式的有益尝试。《负面清单》和《指导目录》发布的都是2014版,之后要在实际使用中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不断调整、优化、更新。要做好发布的贯彻落实工作,切实把提升产业能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,把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相结合,把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监督管理相结合。
《负面清单》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领域首次按照负面清单理念制定的指导目录,实现了“负面清单”和“能效指南”有机整合。“负面清单”重点指向“压和减”,包括高耗能行业淘汰限制类生产工艺、装备、产品,重点用能产品能耗限额值,重点耗能设备能效限定值,具有约束性、强制性,旨在推进产业转型调整、拓展产业升级新空间。“能效指南”重点指向“新和增”,包括工业重点行业、重点产品的国际国内能效标杆值、全市平均值和新建准入值,非工业重点指标节能评价值,重点耗能设备节能评价值,以及大、中类行业产值能效平均值,具有较强指导性和前瞻性,旨在推动产业能级提升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《指导目录》明确了本市培育类、鼓励类、限制类、淘汰类的产业内容以及产业布局指南。“培育类”以当前重点培育和引进的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技术和新模式为主要方向,体现国内外和本市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。“鼓励类”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发展重点。“布局指南”根据“三环一带”(中心城、沿外环、郊环、沿江临海产业发展带)市域空间,分类布局重点产业,对全市规划工业区块(104区块),规划工业区块外、集中建设区内的现状工业用地(195区域),集中建设区外的现状工业用地(198区域)提出导向意见。